回到唐朝当首辅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八章 大唐早朝会(第2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我们可爱的文武百官同样礼貌的回答“谢万岁。”



一阵你来我往的客套话之后。



进入正题。



“众爱卿,今日朕先告诉众爱卿一个好消息,昨晚朕因为这个好消息,兴奋的差点整晚上未能入睡啊。”



李二做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,俯视殿下的文武百官缓缓的说道,声音里仍然掩饰不住极度的喜悦之情。



“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。”群臣当然不知道喜从何来。



但是令皇帝陛下欣喜的事,肯定不是一般的小事。



接下来还是李二陛下的表演时间。



“昨晚,卢国公八百里加急送来喜报,我陇右大军和百姓的食盐问题解决了。我和皇后昨晚说道,依卢国公的脾性,今天肯定会有第二份急报送到。原因是昨晚的喜报上只是说有人献出了制盐之法。”



太极殿下的文武百官一脸懵逼状态,制盐之法,咱们不是早就有了吗?不就是海边煎盐,煮盐吗?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?



再说那个卢国公程知节他靠谱吗?行军打仗他还有三板斧可耍,创新制盐之法?真当我们朝堂上的都是三岁小孩呢?



“报~~卢国公八百里加急。”



朝堂门口的御林军在合适的时候,合适的节点,非常及时的做了一个合适的报告。



“快,呈上来给朕。”



李二陛下激动的站起身来,如果不是在朝堂之上,需要保持自己的霸王之气,他早就去门口迎接了。



卢国公的八百里加急,在太极殿门口,经过无数双文武百官的双手的接力下,最后由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房玄龄仔细的拆开密折,毕恭毕敬的转交到李二陛下手里。



李二陛接过密折脱口而出“托陛下鸿福,昨日急报献出制盐之法的小郎君,今日已成功制造出比官盐,青盐还要好上几分的精盐,现兰州校尉程处默已在河滩开辟出一个露天采盐场,小郎君承诺可日产精盐万斤。”



太极殿安静的落针可闻,太特么的震撼人心了,太让人不可思议了。



什么小郎君?



什么比官盐,青盐还要好上几分?



什么河滩采盐场?



什么日产万斤盐?



卢国公这是搞得什么把戏?来哄陛下开心呢?还是来考验文武百官的智商呢?



不过这玩笑确实有点过分了啊。



李二陛下非常满意现在群臣呆若木鸡的表现,都是关心天下,关心百姓社稷的好官啊。



如果李二陛下知道现在群臣的真实想法,不知道作何感想?



会不会一怒之下每人五十杀威棒,亦或者是每人罚俸一年,以示效尤。



“禀陛下,小郎君姓陶名然,年方二八,自小就被师傅带进深山之中,师傅去年过世,为师傅守孝一年后,遵师傅遗命,前往长安讨生活。陛下圣明,知节与少年郎相见,深感此人谈吐优雅,气度不凡,重要的是此人自幼随高人指点,必定身负绝世奇才,从献出制盐之法边可见一斑。”



李二陛下越念越心惊,卢国公虽然表面粗莽,其实是个很细心的人。



程知节追随自己这么多年,从未在他嘴里听到过一句,哪怕是夸奖人的话。



今天他如此反常,看来叫陶然的少年郎真的不简单啊。



“陛下圣明,为陇右大军贺,为陇右百姓贺,为日产万斤的精盐贺,理应重赏陶公子。”



李二陛下一口气读完,最后的结局差点把他感动了。



“好一个为陇右大军贺,为陇右百姓贺啊。”
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